能源危机,是心慌还是油荒?
一个敏感的话题是,国有垄断的水务企业的管理层及员工应不应该按照市场水平给予薪酬激励?答案既是肯定又是否定的。
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有关要求,近日,生态环境部向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以下简称2+26城市)相关省和城市人民政府发送《关于通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环境空气质量有关情况的函》(以下简称《通报》)。中下旬环流减弱,北方地区静稳天气发生概率增大,污染物扩散条件转差。
请各地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并强化监督检查,切实加大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和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确保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完成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目标。其中,晋城、阳泉、邯郸2018年2月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上升7.1%、5.2%、1.0%,其他25个城市2018年2月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范围为46微克/立方米(g/m3) ~104g/m3,平均为78 g/m3,同比下降30.4%。降幅排名前3位的城市为北京、石家庄和廊坊,同比分别下降54.5%、48.6%和48.0%。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3个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和天津,分别为46g/m3、53 g/m3和60 g/m3,浓度最高的3个城市依次是邯郸、邢台和安阳,分别为104 g/m3、97 g/m3和97 g/m3。
《通报》对2+26城市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和同比变化幅度分别进行排名。从改善幅度看,2+26城市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PM2.5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降幅均满足改善目标进度要求2018年2月27日,应急设备进场,3月16日正常产水
为了确保环保税首个征期平稳运行,税制顺利转换,接下来,国家税务总局将组织若干督导组赴各省,实地指导、督促各地加快落实各项征管准备任务。其中,信息系统建设分为3个部分:环保税金税三期工程核心征管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开发完成,已在各省部署上线,目前正根据前不久发布的纳税申报表进行相应完善。根据2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加快推进系统建设,加速联调测试。目前,环保税征收各项准备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有哪些计划?环保税怎样申报,包括哪些报表?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对这些问题给予了回应。
《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纳税人按期申报和按次申报。据孙群介绍,环保税纳税申报表围绕简洁、减负这一核心理念进行优化设计,将原来排污费按不同行业制定的报表模式调整为按水、气、声、渣4类污染物制定的报表模式,报表数量和纳税人填报字段量减少2/3左右。
税务和环保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由各省地税机关会同省级环保部门建设部署,各省地税部门已完成共享平台税务端部署,各省环保部门正在加快环保端部署。4月1日起,环保税将正式开征。另一方面,纳税申报表与基础信息采集表均采用了主表+附表的结构,纳税人通过网报系统申报,申报表主表数据项均可由其附表或基础信息表自动带出或自动计算,自动生成环保税申报表主表,有效减轻了纳税人填报和计算负担。从目前的征管准备工作来看,为了落实税法要求,完善配套政策,《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已于1月27日正式发文公告,方便纳税人根据申报表要求做好首期纳税申报准备。
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辅导环保税纳税人19余万户,占已识别认定户数的72.9%。2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举办了2018年第一季度税收政策解读辅导视频会暨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副司长孙群介绍,目前,各地税务机关已经识别认定环保税纳税人26万多户。一方面采用了纳税申报表+基础信息采集表的结构,纳税人的排放口、污染物种类等基础税源信息,由基础信息采集表一次性采集,在网上申报时可自动带入申报表中。而从这些报表的形式上来看,也与以往有所不同,特点是更为简化。
在做好数据移交,加快信息采集方面,目前,各地税务机关在环保部门移交的污染源基本信息和排污费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正抓紧做好纳税人基础信息采集,提前导入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以减轻纳税人首个征期申报纳税负担。《环境保护税基础信息采集表》用于一次性采集纳税人基础税源信息。
优化报表结构,减轻纳税人填报负担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包括哪些报表?1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了《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明确环境保护税报表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和《环境保护税基础信息采集表》。为了顺利推进征管工作,各地还十分注重加强政策解读,开展培训辅导。
加快推进系统建设,开展政策解读和人员培训辅导能否确保首个征期平稳顺利,是关系到环境保护费税制度转换成功落地的关键。网络报税系统由各省开发,目前已基本完成与核心征管系统的联调测试,可确保首个征期纳税人能足不出户,通过网上报税系统申报缴纳环保税。同时,通过报表结构优化,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填报负担为了确保环保税首个征期平稳运行,税制顺利转换,接下来,国家税务总局将组织若干督导组赴各省,实地指导、督促各地加快落实各项征管准备任务。据孙群介绍,环保税纳税申报表围绕简洁、减负这一核心理念进行优化设计,将原来排污费按不同行业制定的报表模式调整为按水、气、声、渣4类污染物制定的报表模式,报表数量和纳税人填报字段量减少2/3左右。目前,环保税征收各项准备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有哪些计划?环保税怎样申报,包括哪些报表?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对这些问题给予了回应。
另一方面,纳税申报表与基础信息采集表均采用了主表+附表的结构,纳税人通过网报系统申报,申报表主表数据项均可由其附表或基础信息表自动带出或自动计算,自动生成环保税申报表主表,有效减轻了纳税人填报和计算负担。从目前的征管准备工作来看,为了落实税法要求,完善配套政策,《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已于1月27日正式发文公告,方便纳税人根据申报表要求做好首期纳税申报准备。
其中,信息系统建设分为3个部分:环保税金税三期工程核心征管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开发完成,已在各省部署上线,目前正根据前不久发布的纳税申报表进行相应完善。《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纳税人按期申报和按次申报。
税务和环保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由各省地税机关会同省级环保部门建设部署,各省地税部门已完成共享平台税务端部署,各省环保部门正在加快环保端部署。根据2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加快推进系统建设,加速联调测试。
一方面采用了纳税申报表+基础信息采集表的结构,纳税人的排放口、污染物种类等基础税源信息,由基础信息采集表一次性采集,在网上申报时可自动带入申报表中。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辅导环保税纳税人19余万户,占已识别认定户数的72.9%。优化报表结构,减轻纳税人填报负担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包括哪些报表?1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了《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明确环境保护税报表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和《环境保护税基础信息采集表》。网络报税系统由各省开发,目前已基本完成与核心征管系统的联调测试,可确保首个征期纳税人能足不出户,通过网上报税系统申报缴纳环保税。
加快推进系统建设,开展政策解读和人员培训辅导能否确保首个征期平稳顺利,是关系到环境保护费税制度转换成功落地的关键。同时,通过报表结构优化,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填报负担。
《环境保护税基础信息采集表》用于一次性采集纳税人基础税源信息。在做好数据移交,加快信息采集方面,目前,各地税务机关在环保部门移交的污染源基本信息和排污费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正抓紧做好纳税人基础信息采集,提前导入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以减轻纳税人首个征期申报纳税负担。
4月1日起,环保税将正式开征。2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举办了2018年第一季度税收政策解读辅导视频会暨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副司长孙群介绍,目前,各地税务机关已经识别认定环保税纳税人26万多户。
而从这些报表的形式上来看,也与以往有所不同,特点是更为简化。为了顺利推进征管工作,各地还十分注重加强政策解读,开展培训辅导新标准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查询。自新标准实施之日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废止。
据介绍,新标准是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第一次修订。完善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的技术要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供水规划。根据新标准,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备用的和规划的)都应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增加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件制作的技术要求。增加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步骤的要求。